近日,重庆忠县 “稻田泥鳅生态繁育技术” 通过市级农业技术验收,该技术创新性地将重庆泥鳅苗繁育与稻田种植结合,实现 “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”,让亩均综合效益较传统稻田提升 3000 元以上,为西南地区山地农业高效发展提供新路径。
“以前稻田只种水稻,亩收入不到 2000 元;现在既培育重庆泥鳅苗,又养商品鳅,还能收水稻,去年一亩地赚了 5800 元!” 忠县新立镇稻鳅养殖大户周贵华带着记者走进自家稻田,只见田埂两侧挖有环形育苗沟,沟内游动着密密麻麻的重庆泥鳅苗,“这是今年 3 月刚繁育的苗种,再过 20 天就能达到批发规格,预计能出 15 万尾,光苗种就能卖 1.8 万元。”
据介绍,“稻田育苗 + 养殖” 技术由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联合忠县农业农村委研发,核心是在稻田内构建 “育苗沟 + 种植区” 的立体生态系统:育苗沟内投放重庆泥鳅亲本,通过精准调控水温、水质,实现自然繁育;种植区种植抗倒伏水稻,水稻秸秆可为泥鳅苗提供隐蔽场所,泥鳅粪便则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,形成 “稻护鳅、鳅肥稻” 的良性循环。与传统池塘育苗相比,该模式节省了 60% 的水资源,重庆泥鳅苗繁育成本降低 25%,且苗种更适应稻田生态环境,后续养殖成活率提高 18%。
目前,忠县已建成 “稻田泥鳅育苗示范基地” 500 亩,带动周边 200 余户农户参与,今年计划将示范面积扩大至 2000 亩,培育重庆泥鳅苗批发经纪人 50 名,打通 “育苗 - 养殖 - 销售” 全链条。“我们还与重庆主城、四川达州的水产市场签订了合作协议,重庆泥鳅苗成熟后,经纪人会上门收购,农户不用愁销路。” 忠县农业农村委水产科科长张敏表示,下一步将编制《重庆泥鳅苗稻田繁育技术规范》,向全市推广该模式,力争 2025 年实现稻田泥鳅育苗产值超 2 亿元。